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尋找私有化的對象(二)

自從筆者在8月初因為受PCB製造商瀚宇博德(667)私有化刺激,而寫下《尋找私有化的對象》之後,已有幾宗全面或局部收購公佈了,包括昨日(20/12)公佈的成衣零售商漢登(448),其收購溢價高達59%,可惜筆者與幸運之神擦身而過。

痛定思痛,今日為大家分析一隻極有可能進行控制權重組的股票,就是IT產品分銷商新龍(529)。此冷門股交投疏落,過去50日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只有3.5萬股,反映買賣不易,各位跟進時須有心理準備。事實上,筆者亦只是持有微量的新龍股份,所以即使是美夢成真,得益只是有限。

新龍的基本資料

新龍的原來主要業務是分銷資訊科技產品,主要市場包括香港及東南亞幾個國家,另外亦積極參與本港地產投資。2010年營業額增加37%53.3億元,純利增加85%2.47億元,每股盈利91仙,派息12仙。業務之中,分銷資訊科技產品之營業額增加37%53.2億元,溢利增加133%1.49億元;物業投資之營業額不多,卻錄得溢利1.2億元,主要來自物業升值1.1億元,期內集團收購了皇后大道中98樓及、及金鐘統一中心23樓兩項商用物業,總成本分別是2.1億元及1.9億元,而投資物業的公平值總額為7億元。於年結日,集團持有銀行結餘及現金2.2億元,資產負債比率(銀行貸款、應付票據及銀行透支總額除以股東資金)43%

集團之業績表現理想,吸引到大集團垂青。去年11月,集團公佈向怡和集團出售了3家主要附屬公司,等於將本身最賺錢的業務出售了,不過就可套現高近10億元,當中包括盈利5.5億元。

出售主要附屬之後,公司的情況如何?可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了解。

今年2011年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之營業額「大幅」上升21倍至2.6億元,溢利高達5.8億元,每股盈利2.12元,不派中期息。集團表示,因完成出售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從事資訊科技(二層式)分銷業務的3間附屬公司,而錄得5.5億元一次性溢利。至於物業投資,營業額增至747萬元,溢利減少至1081萬元。於6月底,集團持有銀行結餘及現金增加至7.7億元,另有「持作買賣投資5400萬元,並無任何借貸,而資產負債比率(銀行貸款、應付票據及銀行透支總額除以股東資金)43%

於筆者來說,最重要的資訊是集團於中期報告中,確認已就上述出售附屬公司,收取全數之賣價9.6億元,扣除「所出售銀行結餘及現金」1.6億元,現金流入達8億元,帶動集團持有之現金急增。

私有化的誘因

其實,完成出售上述附屬之後,集團之分銷業務規模已是似有若無,加上集團向來在資本市場不活躍,已無維持上市地位的必要。

財務數據方面,集團於6月底之資產淨值18.1億元,而已發行股數為2.77億股計,每股資產淨值為6.53元。昨日(20/12)收市價2.82元,對比每股資產淨值折讓57%。更吸引的是持有現金7.7億元,折合每股達2.78元!

大股東林家名家族,大約持有1.85億股,即66.8%權益,基金Yeoman Capital Management持有約1400萬股,即約5%權益。

假如大股東以每股4元提出私有化,比昨日收市價2.82元有溢價42%,有望令基金滿意。果如是,大股東只須以3.68億元,收購Yeoman及其他小股東持有的9200萬股,之後即可控制18.1億元的資產,包括7.7億元的現金,及市值近7億元的物業。亦即是說,大股東毋須為籌措資金煩惱,因為私有化完成之後,7.7億元現金已是其囊中物。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