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準備沽貨?還是入市?

在歐洲債務危機打擊之下,環球股市大跌,代表港股的恆生指數於本月正式跌穿萬九點 -- 大部份分析師原來假定的牛熊分界線,投資者不得不承認股市自08年尾或09年初展開的上升趨勢已告一段落。

簡單來說,上一個股市升市由0810月的低位10676反覆回升,至到1011月高位24988,累積上升了14312點,又或134%,為時25個月。

比較諷刺的是,當我們承認升市告終,要採取防守策略時,原來本次跌市已運行了11個月。至於跌幅,如以昨日恆指低位16999計,大市則從高位累積跌了30%

為甚麼說是諷刺呢?因為翻查近17年股市歷史,原來港股共出現了4次熊市,分別是94/95年的熊市歷時12個月、97/98(亞洲金融風暴)歷時12個月、2000/03(沙士)歷時37個月、及07/08(美國次按風暴)歷時12個月。即是除了由沙士深化的股市大跌市,其餘3個近年熊市均在一年之後終結,而今次由歐債引起的跌市已運行11個月,即在時間上,大市有望見底回升!

不過,各位且莫為止而太早開心。因為在熊市跌幅上,看來今次仍未足夠。再看上4次熊市:94/95年的熊市累跌55%97/98(亞洲金融風暴)累跌61%2000/03(沙士)累跌55%、及07/08(美國次按風暴)累跌66%,而今次暫時只是跌了30%

筆者還記得,近幾個月查看以往股市的資料,並未能幫助筆者早日洞悉熊蹤,是以今次的簡單熊市數據,也未必有甚麼意義。各位須知道,股市升升跌跌,每次情況皆不同,大家不能只看幾本書,或研究幾個理論就期望可以致富。

至於近日末日博士出來說的萬二點下跌目標,其實是恆生指數的長期上升軌所在。筆者用自家的圖表延伸出來的恆指上升軌大約在12500水平,假如恆指未來跌至此水平,從24988高位計,累積跌幅將是50%,大致上亦與近年4個熊市的跌幅相近了。

假如未來大市要跌至此水平才回升,各位持重貨的人,就要趁今次股市反彈減磅,起碼是沽出前景較差的持股,增持現金,以期在低位換入未來升幅較佳的股票。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事後孔明

今日恆指大幅跌離萬九水平,客觀地看,起自08年尾或09年頭的牛市已死,各位還是應該增持現金,等候熊人離去。

從事後看,恆指在去年11月曾升至24988,為上一個牛市的高位,之後反覆下跌,今日收市則為17911,累積下跌28.3%

剛被確認已死亡的牛市有點特別,就是好像沒有出現一次典型的瘋狂上升階段,以致令一眾信奉道氏理論的投資者(包括筆者)以為大市仍在牛市二期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以致在萬九點牛熊分水嶺前不沽反吸,令致虧損加深或盈利減少。

此外,亦有分析師認為,由於今次股市沒有升穿07年高位再創新高,起自08年尾或09年初的大幅回升只是一次超大型反彈。筆者未有深入研究了,因為覺得現時整理組合較為重要,理論上如何解釋不妨等待技術分析專家日後一顯身手。

不過,飯腳D今日來電,認為大市在現水平的市盈率由牛轉熊沒有道理,當然他同意,事實就是擺在眼前:大市已跌到很爛。

筆者有另一個看法,當然亦是在事後的一種解釋:當前美國及歐洲經濟情況已非常危急,美國在金融風暴之後「未好過」,失業率差點就到10%,樓市及消費受到嚴重打擊,大西洋另外一邊的歐洲,債務問題原來更嚴峻。我們在香港則相反,因為有阿爺照顧,零售市道好到不得了,低利率刺激物業價格狂飆,失業率跌至13年低位,令我們輕視了美歐的困境。昨為一個小型、外向及開放的經濟體,香港又怎可獨善其身呢?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美國貧窮人口趨升

今日出城去上環飯聚。


飯腳 D 與家人歐遊回來,力數歐洲諸國建設陳舊,服務人員質素差,兼且無心肝。D 又「燒埋筆者一疊」,揶揄筆者近日少文。


筆者坦承近期大市不斷下跌,投資者信心全失,揀股心得無從說起,因而少了與各位見面。今日為報答 D 知遇,勉強成文。


話說筆者有心鑽研投資及理財之道,對財富、貧窮等題材亦甚有興趣。近日留意到,多了有關美國窮人的報導,例如上周美國人口普查局發佈了2010年度報告,原來2010年美國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人口一年之間增加了6%4620萬人,創了有這項資料52年來最多的人數記錄。貧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上升至15%,亦即每六個人之中,就有一個窮人。在美國,貧窮的定義是一個四口之家之年度收入為22113美元(17.1萬港元)。如將之除以13個月,平均月入為13200港元。

與此同時,更多美國人陷入極貧窮的狀況,即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一半,只有1.1萬美元(8.6萬港元)。這組人增加至2050萬人,占總人口的6.7%,即每15個人即有一人極貧窮。經濟學家認為,失業是使更多美國人陷入貧窮的主要原因。

筆者曾在06年去訪三藩市,當時美國經濟表面仍不錯,樓價升至高峰。可是筆者在黎明時份去市中心舊區飲咖啡時,卻看到不少流浪漢向人討錢,亦有人掏垃圾箱,令筆者非常驚訝。事隔幾年的數字顯示貧窮情況在惡化之中,奧巴馬總統究竟在搞甚麼呢?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早知買公用股?

今年以來,股市大跌。以恆指為例,今年至今跌了17%。至於二、三、四線股,不論冷熱,跌幅驚人(不須舉例了吧?)

另一方面,相信大家亦知道,幾隻公用股今年是逆市上升的:中電(002)今日升至歷史高位74.95元,今年以來累升23%(以除淨計);以前叫港燈的電能(006)今年累升34%;電能的母公司長江基建(1038)同步升34%;表現最「差」的中華煤氣(003)亦升14%

仔細再看圖表,原來幾隻公用股在2010年表現也不錯,例如中電是年累升29%,而電能亦累升23%!再追下去就不成了,它們在2009年無甚表現。

俗語說得得好:有早知,無乞兒。筆者斷不會在此時暗示大家不如吸納這批跌市之星。

不過,朋友之中,確是有人「買賣」公用股的。這位朋友H,是一位業餘投資者,年前已提出一個投資方案:在預計跌市時換馬至公用股,在預期升市或反彈時再轉回盈富基金(2800)

筆者一向以揀股為生,對於這個方案,自然並不重視,因為心目中公用股升幅有限,自家挑的倍升股不是更好嗎?另外,假如遇上大跌市,甚或熊市,沽貨套現不就算了,還去買公用股幹甚麼?

世事就是如此,當你以為牛三還未出現呢,熊市怎會來的時候,大市就跌至「七個一皮」,令人措手不及,而公用股卻真的成為跌市中之奇葩,而且升幅可人。

H日前來郵總結他的經驗:

這個電郵其實係回應你前幾天的文章,特別關於心理質素,要快速沽貨一D都唔易,就算好堅定會大跌,或已沽貨,仍會心思思博反彈。

當然要預測大跌,跌都邊,其實都多會猶疑,好難真的好堅定。所以我的方法係先轉去公用股,今次公用股一齊跌,所以亦唔貴,而佢反彈好快,因為幾乎接近定息收入。

總結來說,無貨在手就會心思思,要忍手係好難做,尤其你依D全時間投入在市場的人,在跌市揀一隻反彈(或只係吾再跌)股係好難,所以我選盈富。


話說回頭,除非我確實知道二線股大跌之時,公用股一定升,例如在科幻片之中看到下個月的報紙(要有股市行情版的),否則以筆者的傾向,還是不會沾手公用股的。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仍要增持現金

中秋節假期過後的星期三,又要向Quamnet供稿。

可是,以持有股票待升、及以揀股為主要投資武器的人(包括筆者)在近期跌市之中,還有甚麼可與各位分享?

本周一在雜誌看到基金經理黃國英的剖白《基金經理的心聲》,真的有點共鳴。黃國英引述許志安的歌為開場白:

沿途就算跌要跌得好看,才能不自責報答別人厚望,然而我沒你們所想的堅壯。我很想找個人,告訴的別怯慌。

他在文中講述在7月底部署錯誤,令損失擴大。雖然自己的心理質素甚強,仍覺得「相當難頂」。此外,他又說:

高頻率買賣更加容易沮喪,上周一(95)看中了大市行將大反攻,卻因為買錯海螺(914)令回報整體大減。斬完先行(筆者按,應是斬完先升吧)的例子更多不勝數。將每一次戰役的得失看輕 …. 絕對是說易行難

通常持貨不輕,或是現時錄得損失的投資人看到此類表白,心理會覺得安慰,因為「人家著名基金經理也不是虧損嗎?」就成了一碗心靈雞湯。

回頭看看筆者的實況。

筆者在一個月前已忠告各位「小心熊出沒」。請看下文:

筆者自家的看法屬於後者,即相信小熊可能已經出世 首先,筆者估計大市在本月急跌4000點之後,將有一次大反彈 而恆指6月低位在21500水平,估計屬反彈阻力,筆者將趁大市反彈逐步沽貨套現,而筆者向來鍾愛的冷門股將是沽貨首選,因怕其成交較疏落也。至於博反彈,筆者亦選定了匯控(005),因其市值大,易轉身,而按其上半年業績看,現價比同業便宜(貪戀低估值向來都是基本派的死穴)

不過,如果恆指回升至21500之上,將反映今次筆者杞人憂天,甚至是「一朝被熊咬」之類。果如是,大市將來亦可能只在21500-22800之區間上落,屆時再轉軑又何妨?

事實上,筆者沽貨速度甚慢,有時又去博反彈,結果持倉高據不下。至今日大市急穿萬九之時才與一眾受驚的投資者一起拋售套現,可見「知易行難」仍是命運。與此同時,回顧八月以來博反彈的成績,亦是輸多贏少,又再印證「博反彈乃專家所為」的名言非虛。

冷靜下來,今日雖然萬九點失而復得,反映好友大戶仍未投降(又或者說是淡友在吸引對手入貨,以消磨其意志),筆者仍奉勸大家增持現金,等待機會反擊。年青分析師R表示早已持有四成現金,進取的人可能想零持貨,現時應是請教「交易廣場」力哥的時候。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通脹‧通縮 之 節衣縮食?

筆者不止一次推介食店euro go go之預付券。踫巧上周六中午,一家三口又去此店光顧,靈機一觸將賬單留下,與各位分享,還望不要見笑:

白汁香賜、火腿、磨菇意粉        $34
磨菇肉醬意粉                                $34
Cappuccino 2x                                 $36
芝士薯蓉                                        $22

原來總數                                                $126
行使       免費薯蓉一客 Coupon           
                飲品買一送一Coupon
實際支付                                                $86


不過,筆者須提醒各位,此種預付方式消費,光顧者須承受公司倒閉的風險。如要降低風險,購票之後即刷一餐便可。

通脹‧通縮 之 外出用膳點菜

近日筆者在寫飲寫食,踫巧地球之友日前發表了《食物通脹拉闊貧富懸殊 - 酒席食剩米飯足補貼44萬家庭買餸錢》。筆者今早見二家傳媒的報導略有不同,便逕自登上地球之友網頁,瀏覽其正式文稿。

地球之友表示,單單是每年酒席中浪費的米飯,總值就足可供應44萬個四人家庭的一餐「買餸錢」。他們去年底研究四場宴會之104圍酒席,棄置高達400公斤廚餘,當中被基層市民選為通脹下而要減少進食的豬肉及食米,丟棄量最高。其中以豬肉做餡料的水餃麵及福建炒飯的廚餘量,分別為38%33%。以香港一年有200萬至250萬圍酒席計算,估計倒入堆填區的米飯,總值達3500萬元,足可供應44萬個四人家庭的一餐「買餸錢」;此計算未包括其他剩餘的炸子雞、鮑片等食物之價值,

地球之友建議,在中式宴會中每減少兩道菜式,每圍可慳回3.8公斤的廚餘垃圾丟棄至堆填區;而企業每捐贈200元予受助單位,便可讓至少120位有需要人士獲得食物援助。

外出用膳好普遍

筆者認為,在酒席中減少兩道菜,會令東道主面對較大之社會壓力,可能社會需要一段時間去形成共識。另一方面,香港人常常外出用膳,如每次都只叫剛剛夠吃的份量,料其影響更正面。

筆者前周曾兩次宴請親友到中式酒樓食飯,一次是15人,另一次是22人。由於點菜時掌握得不太準確,兩次均出現不少廚餘。為減少浪費,我們將一碟飯「原裝」包走,可是麵條、點心等食品,就只能眼巴巴目送它倒進廚餘桶。

又有一次,筆者與兩位男性朋友去一間連鎖中式酒樓吃晚飯,當中一位是朋友H介紹予筆者認識的新朋友。本來已點了四個小菜,包括雞、魚、豬肉及蝦球,對三個男子來說應該綽綽有餘,可是H仍要加多一個「荷葉飯」。須知「荷葉飯」內有肉類,份量等同一個小菜。結果自然是「有餘有剩」了。

宜用心點菜

筆者明白,外出用膳點菜不容易(尤其是客人數目多的時候),一是因為面子問題,怕給客人少看;二是時間緊迫,怕加菜需時,甚至加點的食物來不及吃便要離開(這也反映了香港人的悲哀 吃飯也要「趕頭趕命」);三是不知各人之食量;四是不知酒樓小菜的份量等。

通常,筆者點菜是會將所有食物化為人份量,例如一碗麵為一人份量、一碟飯為二人份量、一客八個的小籠包為一人份量等,加總之後不超逾出席人數;又例如午餐吃點心時,假設每人兩籠;另外,可以觀察一下鄰桌的小菜份量,以及「起菜」速度;寧願點少一點,之後再加,而在「加餸」時間上掌握得好一點實際上,如果可以選擇,筆者會避免在大時大節,甚至是星期五,去旺區旺地用膳。

畢竟,食飯時開開心心慢慢享用,同時兼顧資源及金錢沒有浪費,才是精明的消費者。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通脹‧通縮 (一)

獅子銀行公佈未來三年裁員三千人,市場傳言受影響的員工屬「二、四、六」,即年資20年、年齡40歲、及月薪6萬元者,與上次經濟低潮時之裁員標準「三個五」,即中五畢業、年齡50歲及月薪5萬元略有不同。不過,由於涉及人數達三千人,幾乎匯豐香港每七人中將有一人中招(可謂七個一皮),其「滋擾」程度不可謂不大。另外,亦有人憂慮裁員行動暗示未來經濟將會轉壞。果如是,港人將會由現時之對抗通脹,變成面向通縮。

在筆者來說,無論是通脹抑或通縮,消費的態度變化並不太大,即是都是以「簡約」為主,不會因為「時年」好而以「魚翅撈飯」,也不致在經濟滑坡時「食粥三餐」。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通脹之中 食得開心

通脹高企不下,不單止基層市民叫苦連天,中產階級也不好過,皆因年來物價上升幅度,遠遠高於薪金增幅。此外,股市波動向下,投資者如筆者等更飽嘗負財富效應之挾擊。如不想生活水平被通脹拉得太低,有時可以靈活點處理生活需求。

禮拜日,與一大群堂友(內子之教堂朋友也)拉隊去教堂附近一家太興餐廳吃午餐,堂友對不斷調升的餐價頗有微言(燒味套餐價上升至47)。當時已近2時,我便建議大家在5分鐘之後享受下午茶套餐(20餘元起)

下午茶各取所需

幾位堂友均指出,下午茶餐雖然便宜十餘塊,可是份量亦較小。接受筆者建議吃下午茶的竟包括一位高薪堂友H。其實H的著眼點是要控制吸收熱量,結果他點的雙併燒味瀨粉甚至沒有吃光。堂友AIT人,與筆者均點了港人至愛之餐蛋麵套餐。與H一樣,筆者有控制體重的需要,加上當日十時半才吃過早餐,實在也不很餓。至於A,他幾乎連味精湯也喝光,筆者已提醒他戒此陋習。

至於隨行的小朋友,在內子的安排下,早已點了其他「正價」飯餐。可見我們其實是比較靈活,有需要的可以吃飽一點,不餓的人點份量較輕的食品,既可省錢,又不會浪費食物。

說起下午茶,本來是有閒人士的品味活動。不過,早在97年後的經濟低潮,便見到部份港人推遲進餐時間,等到食肆推出價廉物美的下午茶套餐,以節省可高達幾十巴仙的午餐支出。現時即使是在經濟不差之時,不少人也會選擇吃下午茶,原因是晏起晏吃早餐,在一時左右的午餐時間未有餓意,等到二時左右才進食,附合實際需要。

魚湯米線選擇多

在筆者起居範圍內,有一家著名食店「魚米家」,在假日亦按時於2時提供下午茶優惠,選擇多而味道好,例如一客魚湯米線餐,包括一碗「有餸」米線、小食(如蜜汁雞翼2)及飲品,只售27元,有各位不妨試試。說起此食店,幾年前崛起於西九龍的富榮花園,以魚湯米線及魚腐等順德美食打響名堂,以後已在多個地方建起連鎖店。筆者不好魚,朋友E曾表示「非常正」。

留意會員優惠

此外,筆者月前亦曾在自家網誌推介過食店euro go go之預付券,原文略加改寫如下:

低吸euro go go

冰凍之手之「低吸」策略,除了應用在投資股票上,還可體現於日常生活。今日推介的euro go go有沒有在甚麼交易所上市,筆者沒有深入調查,因為推介的是她不時推出的「會員優惠」,而不是股票。

Euro go go 是一家連鎖食店,提供較為輕便的歐式食品,包括意粉、薄餅、焗薯等,而飲品則包括咖啡及奶茶等。現時在港共有12家分店,裝修及座位不錯,屬於優閒級數,明顯比茶餐廳好。至於價格,正常一碟意粉30+元,咖啡16元起,下午茶餐勝在早至下午2時便推出,亦只售20+元。

此店現時推出會員套票,顧客先付350元購買套票,可獲加送價值325元之Coupon。向各位推介,是因為筆者過去幾年均有幫襯此種不定期推出的套票,驗證過其實用率甚高,即是各位實際可以六、七折的價格去享受其食品及咖啡、奶茶,抵無可抵。

不過,此種預付方式消費,光顧者須承受公司倒閉的風險。如要降低風險,購票之後即刷一餐便可。

 (本文同時在Quamnet 刊登)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市場氣氛已全面轉淡

上周有親友從馬來西亞來港探親兼遊玩,筆者略盡地主之誼,伴隨他們上山(太平山)下海(紅磡過海隧道),順便自家也輕鬆一下。老實說,今次去的地方之一 黃大仙祠,好像筆者自成長之後也未去過。另外,被CNN貶為全球第二令人失望的景點 尖沙咀星光大道,筆者亦是首次造訪。

返回股市,港股上周四(1/9)反彈至20975之後,因為美國公佈之經濟數據欠佳(主要是非農職位無增長),以及美股昨日休市,淡友肆無忌憚造低歐股,拖累港股三日之間幾乎打回原型。恆指今日一度大跌326點至19290,下午在港府完成賣地之後,大市快速回升(當時荃灣基地的網絡出現問題,未能親眼目擊),最後恆指以19710收市,倒升94點,主板成交額增至690億元。

全球股市自八月初大跌以來,包括筆者在內的股民傷勢不輕,並都重新審視形勢,當中以看淡者較多。筆者節錄了昨日《投資理財周刊》及《頭條日報》的股評人和分析師之意見如下:

看淡者

《投資理財周刊》編輯李國慶:已經套現的老散們,目前應該擔心大市破底多於上升,不宜心急入市,耐心等候下一個機會。

石鏡泉:波動過後,美股於9月會否平靜下來?難。

李永權:一般投資者除非抱著賭博心態入市;否則,還是採取持盈保泰的策略處理資金,等候遲來的時機較為上算。

經濟專家關焯照:筆早估計今年18868點低位仍未呎以反映今後的經濟劣況,未來第四季將會下試17200點至17300點水平。下跌趨勢持續,建議讀者還是收緊注碼,持有現金才是上策。

《頭條日報》陸羽仁:美股未脫熊市格局熊市反彈只食波幅


較為中性者

大學教授曾淵倉:Cash is kong是表示股市低迷時你手上有大量現金可以買股票,而不是叫你在股市低迷時把股票在低價賣掉後死抱Cash甚麼也不做。

陸叔:9月港股跟外圍大幅波動。

沈振盈:最關鍵是留意著20000點關口的支持位,能否守得住;只要守得住,後市的升勢仍未改變。

黃瑋傑:預期港股於1960020600區間上落。

伍一山:未來數周可能轉為區域橫行,在1886820975之間上落。


看好者

中信証券國際董事林一鳴:港股短線回穩,進一步確認現在是牛市第二期,並沒有進入熊市….  恆指19162點支持位應可守穩 …. 預期CPI在第三季度已經見頂,第四季開始回落,港股走勢亦可在第四季看高一線。


冰凍之手:反彈未完

至於筆者,認為林一鳴之看法比較客觀,即是港股守住萬九表示牛市仍未死亡,不過筆者不敢肯定稍後情況會否惡化,因而亦已適量減持持股。另一方面,目前的跌勢過劇,從上面股評人意見可推測市場氣氛已全面轉淡,導致大部份股份均跌過龍,筆者則趁機換入一些比較看好的股票,又吸納一家已宣佈私有化的公司,以求利用後者的潛在升幅減低今年的整體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