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跌市下的心態

中午「出城」,在上環進膳。

飯腳G認為跌市不必慌張,只要不沽貨,就毋須變現虧損。對於他的說法,我一點也不感驚奇,因為早前已有一位銀行高管亦曾對我說同一番說話。G本身是個保守的投資者,股票投資不多,今次由歐債危機觸發的跌市對他影響不大。

回頭再說他的持貨言論,也不一定有錯,因為只要股價跌後(不管它多少年)回升,甚至倒升,他就成功了。舉兩個G的親身經驗:香港樓市不是一度累跌逾六成之後,在今年攀越97年的巔峰嗎?還有08年的澳元匯價,大跌之後創新高,均加強了G的有關信念。

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持有的股票是「優質」高息股,定期為主人帶來可觀股息收入,也確是可以視為一項資產(股票本身就是金融資產啊)。再加上如果投資者於持貨期間心情不受股價波動影響,這種不按市價計算自家資產值的投資心態並無大問題。

然而,作為一個職業投資者,筆者仍會在跌市時積極重組股票組合,並採用按市價計價的方法來評估自家的業績及資產。按照現時的想法,筆者不會沽清持貨,而按市價估值可提醒投資者自家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

今年以來,投資出現虧損,可說已成不可改變的事實。在熊市來臨之後,筆者緩慢地沽貨套現,現時持有四成現金,如加上一注將進行私有化的股票,及一注隨時可沽出的匯控(005),再加上其他持貨的股價下跌(苦笑),筆者之現金量可上升至六成,應該足夠應付一個較長的跌市,及為之後出現恐慌性拋售時提供資金「執平貨」。

分析員R早已持有四成現金,並計劃入貨名單。筆者認為,如根據上星期所說,恆指或將朝12500滑下去,二三線股的潛在跌幅無從估計,而下一次牛市的成因及動力亦未能預測,現時只能留意市場發展,不斷做功課,期望可以在機會出現時把握好。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