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提早退休

筆者在今年初離開服務了十年的Quamnet,全身投入籌備退休計劃。同期還有兩位朋友不約而同向各自的公司遞交了辭職信;無獨有偶,2人均是因為健康問題而萌退意。未知是否耳濡目染,2人都希望離職後透過投資,可增加收入來源。


不惑之年多困惑

2人之中,N君認為工作壓力太大,令他健康受到影響,不過他受到公司誠懇挽留,並透過改組工作架構,助他調降壓力,而之後他的醫療報告顯示身體未如想像中差,故他現時仍留在原公司內工作。

M君身體早已出現問題,去年尾情況轉劣,加上公司為提升業績而向他施壓,他選擇掛冠而去。可是過了幾個月,他忍受不了各種「不確定性」(包括無收入的狀況),已重回職場,並因收入及工作壓力等原因,先後加入及離開2間公司,相當折騰,現時則暫時回復自由身。

至於筆者,由於興趣與核心技能均是投資股票,告別受薪之全職工作之後,按計劃專心於老本行,在「工時」上,每日亦差不多「朝九晚五」,所以與其說是提早退休,不如說是變成為一個自由投資者。今年以來,股市升升跌跌,近日更創出年來低位,以恆指計,今年至今累跌5%,筆者之投資未能獨善其身,不過情況在預期之內,故未有動搖筆者之信心及計劃。正因如此,筆者亦有興趣與各位分享一下個人的投資及理財模型。


以投資達致理財

以前說過,筆者在十年前開始認真研究股票投資。幾年之後,發覺每年投資回報率達到雙位數,於是開始構想如何及何時可以達致投資收入超過生活開支。舉個簡單但不一定真實的例子,設想個人每月生活開支是3萬元,即一年開支為36萬元,而平均投資的回報率達15%,那麼當個人的投資本金達到240萬元,每年的平均投資收入便可增至36萬元的臨界點,可以完全支付一年的生活支出。

投資可升可跌

當然喇,投資是沒有必然回報的,有時甚至要虧損,就像今年至今的情況,筆者就得完全「食穀種」,兼且須「交學費」。所以在籌備類似計劃時,必須預備非常大的「安全邊際」,例如投資本金要提升50%360萬元,甚至100%480萬元。如果要多管齊下,各位可以選擇奉行「簡約生活」以調低生活開支,又磨鍊投資技巧以提升平均投資回報率。

另一方面,筆者亦替一些保守人士想過,是否有一些低風險方法來取得「財務自由」。理論上,現時債券之息率為4%,國內人仔一年期定期存款息率亦達4%,恆生銀行(011)的股息率亦有4%,如投資本金達到900萬元,每年固定(或相對穩定的)收入已可達36萬元。假如你可將生活支出調低至每月2萬元(每年24萬元),相應的本金亦降低至600萬元。在香港,擁有此水平財產的人不少。即是說,其實很多人「有資格」開始籌備自家的退休計劃,如果你有這個需要的話。不過,各位需注意,筆者不是一個專業理財顧問,本段所述之方案只是個人意見。

最後,筆者節錄了一些資料(香港經濟日報,2010126A35),供各位了解一下,其他人如何準備退休。

先生(認可財務策劃師,47歲退休)

1.          大學畢業後,22歲開始投資股票及物業
2.          87年股災後,不再沾手衍生工具投資產品
3.          生活節儉,不追求名牌、名錶及名車
4.          投資藍籌及國企股、外幣、基金、不追求快速致富方法
5.          退休後仍投資,以跑贏通脹,但轉而投資風險較低的人民幣及地產股


先生(某大機構前高管,60歲退休)

1.          退休前8年開始計劃退休生活
2.          逐漸減少支出,由過往每月10萬元降至3萬元
3.          換樓、搬近港鐵站,以節省交通開支,減少用車
4.          退休前5年開始出任更多公職,退休後不會與社會脫節


 (本文將在Quamnet 刊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