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尾以來,大部份的分析都認為港股已展開漫長的熊市。較悲觀的人指出歐債稍後爆煲,將拖累歐洲,以致全球經濟墮入「迷失十年」。筆者的朋友均轉做「淡友」了,有的則離場觀望,當中,年青分析師R 的看法與中信證券的林一鳴 先生的看法相近:大市已進入熊三,全民皆淡,隨時有恐慌拋售,屆時將是入市良機。
嘩!大家可能知道,筆者在去年10月4日參加恐慌性拋售,損失不輕,未幾卻又反手持貨,假如大熊回頭再伸一伸腳,筆者勢將被踩成肉醬。為解心中擔憂,筆者又去翻閱Robert Rhea撰寫的The Dow Theory(1993),看看有甚麼啟示。
Robert Rhea如是說:
熊市(A bear market)是一基本長期向下的走勢,中間穿插著反彈。熊市由多種經濟病因造成;它不會終止,直至股價徹底反映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
熊市分為三個主要時期。在第一期,投資者放棄在上一個牛市後期以高價搶購股票而指望股價一升 再升之「幻想」;在第二期,經濟及公司盈利轉壞,股價因而下跌;在第三期,急需套取現金的投資者不理會穩健股票的價值而痛苦地沽貨。
熊市底部的特徵包括投機活動進入低潮、交投淡薄、股價橫行、股市無力彈升、市場對壞消息漠不關心等;在企業及社會層面,則是悲觀言論充斥、公司取消派息、一些大企業陷入財困,甚或有一些政治動亂等。有趣的是,Rhea引述例子,指出1921年9月美股從當時近二年長的熊市恢復過來時的「景況」,亦包括了歐洲帶來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結束):令人沮喪的歐洲財務情況、棉花災難性失收、通縮帶來的不確定性、立法議員的不道德機會主義、以及一切戰後餘波 – 失業問題、煤礦及鐵路業內無效益的工資等等。
那麼,假如已看到熊市底部的特徵(筆者的感覺),股市何時可以回升呢?又在甚麼情況之下,股市會由熊轉牛呢?
Rhea表示,不要嘗試以道氏理論去預測何時由熊轉牛。道氏理論並非絕對可靠的科學,否則事事可以準確計算,投機活動就不會存在了。至於股市何以會回升,其實就是「周期」的運作而已:「有一天起來,我們發現我們的收入多過支出,同時資金成本便宜,同時進取精神活現在空氣之中。我們從沉悶及寂靜的商業時期邁進真實活動去….. 」。擁有聰明錢的華爾街的業務就是以低於股票的價值的價格去買入股票,然後以較高價格沽出。當這些醒目份子認為股票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時(在考慮其前景及賺錢能力之後),吸納行動即會悄悄地展開。漸漸地,公眾發覺股價不再下跌,這時才意識到早前的悲觀令股價跌得太殘。
Rhea提醒投資者,須知道熊市三期最後一次反彈與牛市一期是分辨不開的,直至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這意味著道氏理論其實也是一門著重實踐的學問:當聰明錢嘗試在熊市低位低吸,引發一次較大的反彈,假如實況發展理想,那將是新一個牛市來臨;可是如實況轉差,反彈之後熊市仍將持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